企业动态

News Center

大健康行业2021年度展望之医疗篇

时间:2021-02-20 13:31:59

作者:艾芙基(RFG)产业集团—(WWW.RFG.HK)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深远影响,作为与抗疫紧密相关的行业,我国医疗行业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同时,2020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新十年的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规范、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支撑和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下,医疗健康行业加速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过去的一年,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问世,其对医疗行业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继续推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及医养结合发展,这些变化无一不为医疗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年伊始,境外疫情还在不断蔓延,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旧存在。继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速推进国企医院改革显得更加必要与迫切。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年份,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未来五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重构期,是顺应新趋势、形成新格局的关键期。在新的一年,医疗行业无疑将继续面临行业变革、调整与升级,2021,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深耕行业的法律服务机构,我们试图抛砖引玉,在非常时期用理性视角展望行业发展、洞悉未来趋势。

国企医院改制剥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2017年8月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国企医院在2018年底前完成剥离,部分央企下属医院因改革存在问题或困难较多,被允许在2019年至2021年的过渡期内完成改革工作。上述意见为国企医院改革画出了“路线图”,指明4条路径:一是关闭撤销;二是移交政府,纳入公立医疗体系;三是在以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引进社会资本,重组改制。

2021年,随着国企医院改制大限逼近,各地国企医院、地方政府均加快步伐,改革各方必须直面国企医院改革难点、痛点,例如,医护人员因处于对编制、绩效考核方式方面的担忧进而对医院“企业化”进行抵制;规模较小的医院想移交给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或国有平台缺乏接收能力或者不愿意接收,进而只能接受社会资本重组;或因医疗机构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变现难,各路资本参与国企医院改革热情已明显降温。业内部分专家认为,2021年国企医院改革能否如期完成依旧是一个未知数,改革进程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

2019年6月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支撑社会办医力度等一批扶持举措。2020年6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还规定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机构在多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受政策红利影响,2020年民营医院已稳步提速向着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模式迈进。此外,尽管 2020 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IPO 送审速度放缓,但2020 全年医疗健康行业IPO企业数量达到 63 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过 65%。

2021年,在政策指导、资本支持、医生资源市场化、支付能力改善、消费升级以及技术与数字化等驱动力因素的引导下,可以预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投资热潮将会持续,随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和投资医疗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整合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活动将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的背景下,全球市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香港联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医疗健康企业上市的新规,以及疫情驱动下对健康领域的关注和业绩的上涨,医疗健康企业上市渠道的畅通趋势,不仅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插上资本助力的翅膀,也将吸引更多资本等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医疗行业的上市热情也会持续高涨并得到市场的响应,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谋求境内及境外上市。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催化了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疫情关系,线下就医受限,部分患者逐渐转移到在线寻医问药,根据疫情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表示,国家卫健委下属医院在线渠道在疫情期间访问量增加了17倍,同时疫情促进了大批互联网医院的成立,医疗机构和各大互联网医疗厂商纷纷发起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平台,我国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率和渗透率明显提升,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12月31日已有约900多家互联网医院,其中仅在2020年上半年上线的互联网医院数量就超过200家。此外,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如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网售处方药有条件放开等,进一步助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021年,线上“医+药+保”并举的闭环将逐步形成,互联网医疗和线下实体医疗将进一步整合与重构,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预计行业利好政策会持续加速出台,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充满活力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正在逐步崛起。

自2018年开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及持续,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基建加快推进,当前医院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刚性需求大等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中国智慧医疗进入行业高景气的黄金五年。根据行业内数据统计,2015-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年均复合增长率28.3%,按此增速保守估计,2025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顶层架构逐步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刚性需求及创新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联合驱动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全面铺开,渐入佳境。

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将重点围绕患者智慧服务、院内院间患者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医疗大数据挖掘、医疗全流程闭环管理、移动医疗、家庭健康、新基建赋能医联体、重点专科信息化、医学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持续完善。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其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民法典》对医疗行业的重大事项也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例如明确医疗机构的法律主体分类、加强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完善电子合同形式、强化医务人员告知义务、明确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范围、加强对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等。

《民法典》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内在宗旨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注意医患法律关系中各方权利义务的均衡,有助于未来医患法律关系的良性互动与积极发展。2021年,广大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到学习《民法典》的活动中,将以民法典为纲,明确自身权利、义务及风险的同时,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护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患者合法权益。

2020年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此次修订是自《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发布以来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修订。在新版标准中充分融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近年来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以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要求,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此外,亦增加了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以及DRG评价、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的比重。

《2020年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发生改变,评审标准的变更必将引导医疗机构管理更加规范并与时俱进,2021年,医疗和医保联动将更加直接和密切,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将迎来新的篇章。

近年来,中国健康保险市场保费规模持续维持一个高增长的态势,购买健康保险成为一股潮流。参考行业内统计数据,2020年,健康险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7.4%,总保费量已突破6666亿。例如,2020年各地惠民保险一经推出,受到极大欢迎,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已经有8个省的20多个城市启动了城市惠民保险,超过2000多万人参保,预计2025年将达到2万亿,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作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商业健康险在市场需求、疫情、政策、资本等因素的催化下,在医保基金保基本的基础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商业健康险的崛起,对创新药、消费升级类产品或服务,将起到拉动作用,并促进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数据、信息和技术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但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模式的构建,如何守住网络信息安全及个人数据保护的底线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0数字医疗: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安全风险研究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认证暴力破解攻击态势持续严峻,黑客对医疗行业的暴力破解攻击曾达到了单日80万次的高峰。2020年,“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高频词。

2020年,与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相关的立法和监管活动也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以专章八个条款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明确规定;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数据安全法(草案)》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其中,《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将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将对个人信息形成更加完善、全面、系统的法律保护体系,从而保障个人信息及医疗健康数据的规范使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社会公众对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日益关注的大背景下,数据相关的立法与执法活动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可以预见到,2021年保护相关监管体系势必将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0月2日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就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修法工作。征求意见稿完善了传染病分类制度,明确了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特征,对不同类别传染病在监测范围、报告主体、报告时限等方面进行了区别规定,进一步突出重点,体现分类管理的理念。与此同时,在甲乙丙三类法定传染病的基础上增加“具备传染病流行特征的不明原因聚集性疾病”,并进一步完善报告、管控方面的针对性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构建平战结合的综合救治体系,将建设方舱医院等成功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明确各级各类机构的报告责任及时限要求,建立报告奖励和责任豁免制度,凸显中医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作用,并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财政和金融等资金支持力度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021年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工作,推动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预计新版传染病防治法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其将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有助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